大家好,今天小编关注到一个比较有意思的话题,就是关于现代流行唐代服饰图片的问题,于是小编就整理了4个相关介绍现代流行唐代服饰图片的解答,让我们一起看看吧。
5种唐代服饰样式?
1、幞头靴袍
唐代壁画中出现了大量戴幞头、穿窄袖长袍、穿乌皮靴的人物,这是吸收了西域各族“窄袖长身袍”与幞头结合而成的一种新装,是唐代初期最流行的男式“胡服”,到了盛唐时期逐渐为“襕衫”所代替。
2、笠帼半臂:戴笠帽,穿窄袖衫,外套半臂,白布裤,芒履。半臂就是短袖衣,“其式长不过腰,两袖仅掩肘”(宋•高承《事物记原》),是适合劳动人民生产劳动的服装,也是唐代男女通用的服装。
3、大袖裙襦
从隋代到唐初,壁画中的皇后、命妇、庶民均著交领大袖襦、白练裙、蔽膝、方头履。有的蔽膝两侧有旒,保持汉晋“袿衣”形式而又略有新意。
4、窄衫小袖
隋唐妇女又一新装。窄袖长垂,裙腰高束,这就是隋代所谓“半涂”(长袖),贵族庶民上下通用。唐初窄袖与隋代不同,有圆领、交领、袖至腕、长裙曳地,脚穿弓履或高头履,即唐诗中所谓“小头鞋履窄衣裳”(白居易《上阳人》),与西安和吐鲁番出土的墓画、绢画中的宫廷仕女装扮完全一样。
5、丈夫靴衫
盛唐壁画中有戴幞头、著窄袖衫、穿长靿靴的侍女.幞头罗纹如纱,透出额头,这就是唐诗中所谓“新装巧样画双蛾,慢裹恒州透额罗”(唐•元稹《***春》),这种装扮出自宫廷。太平公主曾著“紫补玉带皂罗折上巾”,歌舞于高宗和武后筵前。按《新唐书》里说:“这种衣男子之衣而靴”的服装是“袭契丹之服”,可见这也是吸收了北方少数民族的服制。
男装以衫为主,女装以襦裙为主,小袖长裙,裙系到胸部,是一种端庄秀丽、修长婀娜的风格。贵族妇女出行,则着大袖服。
受齐梁风气影响,妇女另加小袖式披风,多翻领,内外不同色,若单独穿着则用细钿缕带束腰,已近“胡装”,这种类似披帛和半臂式服装的演化是逐步的、渐进的。
唐代衣服开放程度?
薄、露、透。
唐朝女子大多丰腴、白皙,梳上高高的发髻,脖颈全部露出,内穿低胸短袄,外披轻薄纱衣,清风徐来裙摆飘逸,行动间摇曳生姿、***迷人。
“粉胸半掩疑晴雪,醉眼斜回小样刀”,足以体现唐朝女子的丰满雪白以及暴露程度。穿衣开放不光体现在暴露,唐朝女子可以随意穿男装上街。
唐朝冬天穿什么?
唐朝的冬装,应该也是比夏装厚,但是肯定和几重衣的曲裾、袄裙没法比了
唐宋夏天比现在要温湿很多,所以也就导致北方一带气候温和
韩语的《祭鳄鱼文》也提到过沿海一带的食人凶鳄——肯定不是现在的淡水扬子鳄,根据文中描述,确定是生活在热带河海交汇处的湾鳄(盐水鳄)
唐宋时期,发配官员或者是***,很多时候会往南方发配——原因是当时的南方气候恶劣,瘴气极重——从“赵卞告天”的故事中也可知,当时南方以及全国的温暖成都
对襟抹胸宽盛行于唐宋时,也是因为唐宋夏季温度颇高
至于交领款式——从来就没有中断过,唐宋人冬季的时候穿交领或者圆领袍也是很有可能的。
唐朝上朝服饰?
唐太宗贞观年间定令:百官之服,三品服紫,四品绯,五品浅绯,六品深绿,七品浅绿,八品深青,九品浅青。
高宗上元元年有进一步重申百官服色:文武三品以上服紫色,四品服深绯,五品服浅绯,六品服深绿,七品服浅绿,八品服深青,九品服浅青。此后遂沿革不变,成为有唐一代官服服色的标准。
官员袍服的质地、花纹、图案也有区别。七品以上官员可服花纹绫。五品以上官员袍服纹饰图案有雕、鹘、鱼、雁、花草等图案。据《唐会要•舆服》:诸王饰盘龙及鹿,宰相饰凤池,尚书饰雁,左右卫将军饰麒麟,左右武卫饰虎,左右鹰扬卫饰鹰,左右千牛卫饰牛,左右豹韬卫饰豹,左右玉钤卫饰鹘,左右监门卫饰狮,左右金吾卫饰豸,都督、刺史饰山形纹。
德宗时有规定:节度使以鹘衔绶带,取其武毅以靖封内,观察使以雁衔仪委,取其行列有序,冀***有威仪。此种纹饰图案,各以文、武执掌而规定,时人称之为“袍花”。
唐代官员还有赐紫,赐绯,赐鱼袋之制。所谓赐紫、赐绯,即职事官的品阶还不及三品、五品,为酬其勋劳,赐以三品、五品的官服以示殊荣。赐紫、赐绯之后,通常可长期服用。此外,还有借紫、借绯,即官员的官品低于三品、五品,特许***借使用服三品、五品官服。如中央官出使外邦,地方官都督,刺史官品低的都可以借紫、借绯,但职任满期后,必须缴还,恢复旧有的官服。
三品、五品官员随品服又有给鱼袋之制。鱼袋三品以上饰金,五品以上饰银。睿宗景云年间,诏令衣紫者给金鱼袋,衣绯者给银鱼袋,玄宗***时,还允许退休官员也可终身佩鱼。
自此,百官赐紫、赐绯,必兼赐金、银鱼袋。此制,唐人称为“章服”。章服是表示官员身份和地位的,唐人很重视,也常见于诗句之中。如杜甫“朱绂负平生,银章付老翁”,白居易“一片绯衫何足道,便留朱绂还铃阁”。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现代流行唐代服饰图片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现代流行唐代服饰图片的4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还没有评论,来说两句吧...